【講座資訊】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,地方創生故事分享講座在高雄
2022-05-18 / 威易聯合辦公室

人口高齡化、台灣總人口減少、青年急速外移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,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,讓台灣整體競爭力面臨著重大影響。為活化地方發展,減少人口流失、解決城鄉發展不均等問題,地方創生的議題對於地方的重要性逐漸增加。



 


          一個地方的價值,來自於人對於地方的認同感。不只偏鄉,城市也需要地方創生。


隨著科技發達、人們忙於工作,越來越容易忽略生活周遭許多不起眼的美好,對於當地文化故事也越來越不了解,漸漸喪失對於地方的認同感。地方創生的核心價值本是要創造地方就業機會,讓年輕族群認同家鄉,使地方人口不外流。而認同感的塑造是地方創生重要的一環,也是地方創生的基礎,認同自己土地的文化與價值,有了正向循環的地方創生關係,從無到有、從有到好,地方才能真正的生生不息。


 


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曾分享,台灣面臨人口結構改變,少子化、高齡化已成為短期間難以反轉的社會難題。近年來地方創生的議題,經常圍繞在人口外流的偏遠鄉鎮上,但其實一個地方需要被活化不僅在於人口流失,人心的流失也是,不只鄉鎮需要地方創生,這些看似繁華的核心城市,可能也正在悄悄流失人心。


 



「地方創生是可以在關鍵時刻,讓台灣能夠永續生存的一帖藥方,是讓台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、讓下一代子孫能安身立命的重要政策。」- 台灣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



 


要讓人能在地方安居樂業,就需要開創地方產業的發展,也就是所謂的地方DNA。以高雄市鹽埕為例,老一輩的人一定都記得,鹽埕區早期是舶來品集散地,是高雄昔日最華鬧的一區,後來卻因為各種因素而逐漸沒落,越來越難為年輕人提供機會。但隨著近十年來高雄捷運、輕軌等大眾運輸、新建設等逐步完工,如今的駁二藝術特區成為能夠吸引大量人潮的新興景點,每年為高雄帶來穩定的觀光人潮,已經是大型音樂節、藝文活動、文創市集的舉辦地點,更是許多新創、年輕團隊進駐的地方,人開始聚集的地方就多了許多可能與機會。



了解更多地方創生


行政院宣布2019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,地方創生一詞成了最熱門的話題,而前行政院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所帶領的國發會,就是當時重要的推手。美伶姐雖已卸下國發會主委職務,但她對於地方創生和新創事業的未來仍不遺餘力,至今持續透過民間的力量推動地方產業,她對地方創生的熱忱與付出,各界有目共睹。


美伶姐在2021年出版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,紀錄她走過22個縣市的驗收成果、地方創生案例,例如臺南菱殼炭、南投天空的院子、新北甘樂文創、臺東粨發粨粽等。這次威易聯合辦公室積極爭取,特別邀請長期深耕研究地方創生並擁有豐富經驗的美伶姐,以地方創生為主題來跟我們分享該如何透過地方創生的方式,善用優勢、用人結合文化、土地、產業及景觀找出地方產業的DNA,為地方尋找解方。


 


地方創生從來都不只是一個人的事,透過這次議題,我們也將開放讓在場的企業來共同交流,開啟多面向的探討平台。如果你對於地方創生有許多的疑問或是你正在考慮返鄉就業,不妨一起來聽聽美伶姐怎麼說故事吧!



此為公益免費講座,名額有限,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。ACCUPASS 報名連結
 


講師介紹


陳美伶 前國發會主委、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


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,現任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。曾任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長、行政院法規會兼訴願會主委、副秘書長、台南市政府秘書長、行政院秘書長、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。致力於推動地方創生與新創,鼓勵人口回流,被譽為台灣「地方創生教母」。



出版書籍 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

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_0


講座資訊


地點:威易聯合辦公室-博愛店 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
時間: 6/23  (四) 10:00-12:00
交通資訊:後驛捷運站三號出口右轉→步行約1分鐘→王象世貿大樓14樓